
三大市場各有千秋 建筑發展動能仍健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10-31 02:08
- 訪問量:
【概要描述】專家認為,鐵路投資建設投資雖然拉低了基建增速,但保障房建設、水利建設等將填補其對建筑業拉動作用的“空位”,使得建筑業發展仍然趨勢向好。
三大市場各有千秋 建筑發展動能仍健
【概要描述】專家認為,鐵路投資建設投資雖然拉低了基建增速,但保障房建設、水利建設等將填補其對建筑業拉動作用的“空位”,使得建筑業發展仍然趨勢向好。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10-31 02:08
- 訪問量:
專家認為,鐵路投資建設投資雖然拉低了基建增速,但保障房建設、水利建設等將填補其對建筑業拉動作用的“空位”,使得建筑業發展仍然趨勢向好,同時,隨著9月份建筑施工旺季來臨,加之保障性住房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趨于加大,對建筑業活動開展將會形成一定支撐
鐵路止步“大躍進” 拉低基建增速
近日,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發布的8月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PMI)為57.6%,比上月回落兩個百分點,其中鐵路投資開始下降等對非制造業中的基建市場影響頗大,成為導致當月非制造業趨緩的主因。
之前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延續下滑態勢,1~7月累計完成2762.04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下降2.1%。這是今年以來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
從行業變化看8月份非制造業PMI數據,基礎建設對于非制造業PMI的拉動作用回落明顯,其商務活動指數為63.2%,環比回落6.1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55.9%,環比回落8.3個百分點,成為非制造業經濟增速趨于減緩的主因。
對此,CFLP分析稱,基礎建設的市場需求回落,主要是受鐵路投資開始下降以及部分行業基礎建設投資增速放慢影響。在高鐵事故影響下,鐵路新項目審批和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均有放緩,這將會對未來建筑行業市場需求造成一定程度沖擊。
事實上,由于商品房投資在實施樓市限購政策以來有所減緩,非制造業中建筑業商業活動指數一直存在下行壓力,鐵路投資的下降加劇了建筑業的活躍程度。
“近期鐵路事故并不會影響高鐵作為新興戰略產業的高度,鐵路投資的下降可能只是暫時性的戰術性調整而非戰略性的方向性調整?!眹野l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戰略室副主任王元京表示:“一些事故發生之后,從安全運行角度,新的項目投資審批可能會更加謹慎,建設速度會有所降低,但是長期來看,建設投資的力度不會減弱?!?/p>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則認為:“鐵路投資降低對經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是正常的,隨著鐵路建設安全評估建設進度有所放慢,反映到對總體經濟增速的影響上來可能要到明年,今年的經濟增速仍然在可控范圍之內?!?/p>
保障房投資建設異軍突起
今年1~8月份,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已實物開工868萬套,開工率86%(不含西藏自治區)。其中,開工率超過100%的有5省,分別是河北、遼寧、福建、山東、陜西。此外,還有14個地方開工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或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分別是:甘肅98%、寧夏97%、河南96%、山西94%、貴州9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9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91%、天津90%、湖北88%、吉林87%、江西87%、黑龍江86%、江蘇86%、廣西86%。
數據顯示,開工率最低的是廣東,只有66%;除廣東以外,開工率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有11個地方。其中,開工率不到80%的是上海和青海,分別為75%和73%;其余的分別是內蒙古85%、安徽84%、重慶84%、浙江83%、北京81%、湖南81%、海南81%、四川80%、云南80%。
“十二五”期間保障房建設資金投入達4.8萬億元。3600萬套保障房在未來五年的資金需求分別為1.37萬億、1.08萬億、0.8萬億、0.79萬億、0.79萬億,五年累計需投入資金4.8萬億,超過金融危機期間4萬億的刺激計劃。其中,2011年和2012年為投資高峰期,開工、在建、竣工的保障房均為五年中最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從2011年情況看,在建的1220萬套保障房,超過1萬億的投資完成額可對沖商品住宅30%的投資下滑。壓力測試結果顯示:1.05萬億的保障房投資完成額如能完成,那么經濟增長能夠承受的商品住宅投資下滑幅度超過30%。而30%的下滑幅度意味著五大一線城市投資全部消失,30個大中城市投資下滑超過60%。
在合理的測試假設下,即商品住宅投資同比增長10%、商業地產投資維持2010年增速,那么2011年的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仍可維持在30%左右,仍然是推動上游鋼材、水泥及下游家電、裝飾材料的重要力量。根據2011年保障房的開工與建設進度,我們認為保障房對沖商品住宅投資下滑及推動經濟增長的“投資紅利”效應將在三季度集中釋放。
2011年1000萬套、“十二五”3600萬套保障房將成為未來五年最大的福利保障。
水利建設投資熱火朝天
不久前召開的被稱為有史以來最高規格的治水會議,令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所提今后10年水利年均投入1000億元的目標更加明朗化。從水利部獲悉,今年中央水利投資初步落實1134億元,較2010年初的814億元增加39%。各地也“多管齊下”,力圖從財政、金融、土地出讓收益等渠道,擴大水利建設資金盤子。
這次會議確定了中國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主要目標,力爭通過5年到10年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減災體系、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有利于水利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
安排200億元中央水利投資解決6000多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安排190億元加快實施《全國重點地區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設規劃》,安排158億元用于5500多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在本次會議之前,中央出臺了一項項惠及民生的水利政策。而地方如何跟進,形成與之呼應的配套措施,成為水利建設的關鍵之一;如何落實水利投資,又是關鍵中的關鍵。
筆者了解到,很多地方政府都下達了“死命令”:江蘇省在日前出臺的《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推進水利現代化建設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市、縣財政要確保當年可用財力的2%至4%用于水利工程建設。遼寧省則要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按規定全額征收水利非稅收入并全部用于水利事業發展,不得減征、緩征、免征、停征或者侵占、截留、挪用,對已有水利非稅和工程水費減免緩政策的,從2011年1月1日起恢復全額征收;財政統籌的水利非稅資金要全部返還用于水利建設。重慶在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時也明確規定,三峽電站水資源費、出讓水利工程確權登記土地和河道管理范圍內的用地收入,全部用于水利建設。
筆者還發現,各地今年不僅出臺了財政水利資金投入的政策,而且,為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還明確了有數字、有比例、可量化的財政水利資金增加額度。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但這些投資中很大一部分資金需要社會投資,其中金融支持占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增加水利建設投入,各地紛紛出臺貼息、抵押、保險等優惠政策吸引金融支持水利發展。比如,貴州、山西、海南、湖南、湖北、云南、甘肅等地都采取了不同的貼息優惠措施。
此外,水務、水利項目收益權質押貸款也是各地鼓勵的水利金融創新政策之一。據悉,北京提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開展水務建設中長期政策性貸款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水務企業發行債券,探索發展大型水務設備設施的融資租賃業務,積極開展水務項目收益權質押貸款等多種形式融資。
筆者日前赴各地水利部門調研時發現,在落實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這一黃金政策時,部分省區在提取比例的規定上實現了突破。除比例上浮以外,各地還對土地出讓收益用于水利資金的計提和統籌使用做了具體規定。浙江提出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或從土地出讓總額中提取2%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安徽提出省級農田水利建設專項資金在2010年的基礎上,兩年內從耕地占用稅稅率提高新增收入中,再增加6億元規模。云南提出按土地出讓總收入的5%計提專項水利資金,確保從土地出讓收入中提取的專項水利資金不低于土地出讓收益的10%,該項資金由省級統籌重點用于水源工程、“五小水利”等建設。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熱線電話:
0856-3900038
企業郵箱:
在線咨詢:
點擊站內留言
地圖
版權歸貴州江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所有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貴陽 黔ICP備19009715號-1